奔小康,一户也不落下

唯一的防线 2014-8-20 1538

——记山阳镇春光村党总支书记郭维本

梅友宽  通讯员  郭韬

  笔直宽敞的水泥路,崭新精美的“小洋楼”,花木斗艳,瓜果飘香。这里,就是山阳镇春光村。  十几年前,这里还被贫穷困扰着:村里没产业,无资源,不通公路,负债200多万元。  如今,村集体负债为零,每年还为村民办实事支出100多万元,成了水乡洼地里的富裕村。  春光村有今天的模样,村民们都说:我们选对了自己的当家人。

“全村人把梦想托付我,我就得豁出去干”

  春光村位于运河西边,2000年,由原春光和长沟两村合并为春光村。“穷村并穷村,大家都担心:村支书谁来当?”不少村民回忆,那一阵,村里几乎处于瘫痪状态,没有人肯来当这个家。村民发家致富的愿望像石头一样沉在水中。    “穷根子不拔掉,春光难有春天!”  2002年3月3日,换届选举搅动春光村。当镇党委决定把这副重担交给郭维本时,他毫不犹豫接受,从山阳镇万维居委会走马上任春光村支书。  郭维本清楚地记得:上任第一天,有人到村部抓住他的衣领要债!“你不还钱,我今天就不走了。”郭维本摸摸口袋,妻子40岁生日的人情钱还在,他没来得及跟妻子商量就将4000块钱掏出来还了人家。  这一举动产生了连锁反应——春光村还债了!第一位讨债的前脚走了,第二位后脚就来了。接二连三,越来越多的人上门要债。第一次,好言以对,客客气气地送走,第二次、第三次……就行不通了。还不上钱,只能忍气吞声。短短一个月,郭维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春光的“穷”,穷得抬不起头、喘不过气。  穷不可怕,可怕的是怕穷。郭维本向全村人承诺,大家既然信任我,把春光村脱贫致富的希望寄托在我身上,我就得豁出去干,一定要让春光摘掉贫困的帽子。  要想致富光靠传统农业不行,必须实施土地流转,搞高效农业。2005年初,郭维本在县城开会时听说扬州馨森种苗公司正在找地方落户一个500多亩的项目,郭维本当天下午就找人与投资方接洽。回来后,丈量测算土地,在春节期间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,在孙桥、郭庄和新胜三个生产组的村民家中“磨”了整整两周,最终让世代把田当命的村民们接受了“离开田头、走出村头、跑上码头”的致富理念。过了这道“人心坎”,土地流转的招牌竖了起来,村里头一个花卉苗木基地冒了头。租出土地,一份地租钱、一份打工钱,村民生活开始变好了,村里的集体经济也有了迅猛的起色。  “枝高自有凤来栖”。调整结构发展优势产业,这给了春光村莫大的启发。去年,郭维本得知我县一家企业由于没有种植基地,甜叶菊还全部依赖进口。郭维本当即向公司负责人介绍了春光那片“风水宝地”。企业负责人经过实地察看后,发现这里无论是环境还是土壤都适宜种植甜叶菊。没过多久,就与春光村签订了600亩的甜叶菊种植基地协议。郭维本跟记者算了一笔账,土地流转村民每亩可得800元,闲暇之时打工每天60至70元,村集体还有一笔不小收入。“这就是坐落在我们村里的露天工厂啊”郭维本形象地比喻道。  “百花齐放争娇艳,蔬菜大棚连成片。新的项目不断上,立体养殖又出现。”村民刘维新的“七言诗”形象地道出了春光村如今的发展现状。

“村集体有收入,为村民办事才有底气”

  土地是黄金资源,通过流转土地,发展特色农业、高效农业,郭维本找到了“土里刨金”的生财之路,让春光迈上了致富的康庄大道。  流转土地只能解决富民问题,壮大集体经济还得靠工业。靠着一股子拼劲,郭维本带领村一班人先后引进大大小小工业项目10多个,建成了2000亩的城西工业集中区。经过十几年的苦干和实干,郭维本带领春光村不仅脱掉了贫困的帽子,还壮大了集体经济,更为春光村办了一件件让老百姓赞许的实事。  “村集体有收入,给村民办实事才能有底气。”戴甸组有一座崭新的戴甸桥,大型收割机能轻松从上面驶过。戴甸组组长戴正明说,这座桥曾经是村民“心头的痛”。桥的那头有原长沟小学和长沟中学两所学校,戴甸桥是学生上学放学必经之路。“过去一到雨雪天,学生骑车一不小心就掉下河,家长闹到村部是常有的事。”  “说什么也不能让孩子再掉河里面了,如今我们脱贫了就要多帮助老百姓办些实事。”其实,当时春光村集体收入并不宽裕,是郭维本通过自己的人脉关系,向朋友借了4万元修建了这座桥。当年修这座桥,是春光村的特大新闻。后来村民们很快发现,这样的“新闻”越来越多,村民多年期盼的灌排泵站修建起来了,2.3公里的东西大沟路、1.8公里的韩家沟路、1.8公里的中心路……一条条通村组道路、一座座农桥、一道道水渠焕然一新。  村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春光路了,由于沿路居民多,又是春光村通往外村的必由之路。遇到下雨天,经常有村民跌倒、摔伤,老百姓叫苦不迭。群众把火发到了村干部身上,“干部们没给我们办好事,该骂!”郭维本发下狠心,等村里有了钱,第一件事就是帮大家修路。终于,通过向上争取农村村通公交线路项目,村里也拿了一部分钱,把这条路修好。2011年全村区域供水改造,由于春光村人口多,且居住分散,改造难度大,资金需求多。郭维本说,没有什么比老百姓的健康还重要,一定要让家家都喝上干净的自来水。为此,村里拿出150万元为每家每户都通上了自来水。  如今的春光村,环境优美、村庄整洁、河道干净。郭维本告诉记者,村里每年都要拿上百万元为老百姓办实事,让老百姓看到春光村实实在在的变化。集体收入多了,郭维本跟支部一班人商量,准备在春光村筹划建立农民集中居住小区,这样既可以腾出土地继续流转,帮助农民增收,也能让农民真正享受到城里人的生活。

和谐春光名不虚传

  春光村里无闲人。记者大白天在春光村走了一圈,家家关门上锁。郭维本解释,春光村只要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班上。年轻一点的到工业园区上班,工资收入高点。岁数大点的就在家门口农业园区上班,每天也有几十块收入。他欣喜地告诉记者,如今春光村村民人均收入达到了21200元。一位80多岁的老大爷在村口对记者说,家家忙着挣钱,人人都有事做,这样的村怎么能不和谐。  短短几年的发展,春光村冒出来不少产业大户,不少村民过上了幸福富裕的小康生活,而郭维本最牵挂的还是那几家贫困户。在他心中有一个念头“共同奔小康,一户也不能落下。”  郭庄的吕春杰身有残疾,父亲过世早,母亲也身患残疾几乎丧失劳动力。早些年,吕春杰有个理发手艺,想在村头开个理发店,但由于选址问题与村里闹了纠纷,吕春杰几次去上访,与郭维本产生了隔阂。郭维本没有放弃这个困难的家庭,为他们家办了低保,并把吕春杰安排到厂里上班。去年吕春杰妻子查出了肝癌,急需一大笔医疗费,对于这个困难的家庭真是雪上加霜。郭维本得知情况后,第一时间送去了2000块钱慰问金,并积极帮助办理大病救助。眼看就要过年了,家家忙着置办年货,当郭维本跑到他家时,看到这个贫困的家里什么也没有,心里一阵心酸,他随即让妻子把家里蒸好的包子送了些过来。吕春杰含泪拉着郭维本的手说:“以前是我做的不对,真的对不起郭支书……”  “做群众工作就是以情换情,以心换心。”郭维本常对村民们说,支部就是你们的家,只要你们有困难我们就会帮你们解决。  去年底,郭维本还在全村开展了“十星文明户”评选活动,家家对照“十星”标准找差距,村干部亲自到农户家挂牌。在郭维本看来,这小小的“十星”评选,其实是在鼓励村民们人人争做好公民,个个争当好先进。挂在墙上的那几颗星,在村民眼里确是无比高尚的荣耀和自豪。如今,在春光,家家争当“十星”,户户争当先进的氛围越来越浓,村民们和谐相处,“春光和谐”真是名不虚传。记者手记  “让落后的村子富起来,让农村人过上城里人的生活”,朴素的信念支撑着郭维本带领春光村不断向前发展,将一个负债累累的贫困村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新农村典范。  面对基础条件差的贫穷小村,郭维本看到的不是困难而是希望,考虑的不是退缩而是如何改变。他甩开膀子,迈开步子,俯下身子,靠着实干让春光村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。他心中装着百姓,把每一件实事都办到百姓心坎中去,是让群众敬服的“领头人”。  郭维本是全县数百名村支书中的优秀代表,他们扎根农村、情系农民,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精彩的人生篇章,为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付出了大量心血和汗水。正是他们的辛勤付出,全县农业工作稳步推进,农村更加和谐稳定,农民不断增收致富。

猜你喜欢:
最新回复 (0)
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