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海清:40载监管路抒写无悔人生

曾经蜡笔没有小新 2018-7-16 1454

40载监管之路,他以博大而真诚的爱心,教育感化了一批又一批在押人员,使他们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;58载风雨人生,他在监管路上献了青春献终身,以平凡之举抒写人生。他就是县公安局监管大队民警杨海清。

杨海清出生于军人家庭,父亲曾参加抗美援朝战役,后分配到青海某农场工作。1977年,杨海清从学校毕业后被安排到青海第七管教支队工作,成了一名狱警。

刚刚工作时,面对着一群犯有各种罪行的犯人,杨海清内心是有恐惧的,甚至曾怀疑自己的人生抉择。在同事和领导的感染下,杨海清下定决心要坚守好管监岗位,用自己的言行感染教育服刑人员。

“与犯人打交道,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教育他们、感化他们,让他们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。”工作之初,杨海清所管教的在押人员大多是从内地遣送过来的重刑犯,思想极端,行为异常。为此,他把这些素不相识的在押人员当成自家人,用无数次真诚引导和耐心说服换来了在押人员的信服。

1986年,因为工作需要,杨海清从大西北调回了宝应。按照当时的政策规定,杨海清可以选择新的岗位,但他毅然来到了宝应监管大队,成为一名监管民警。

在押人员胡某某因故意杀人被判处死刑,关押在看守所后绝食对抗,杨海清多次与他促膝交谈得知,他家中上有60多岁的老母,下有未成年的孩子,这么长时间一直没联系上家人,心情十分焦急。杨海清反复调查了解,终于帮他联系上了家人,之后他们通过书信来往。在杨海清的耐心引导下,胡某某执行前思想一直很平稳。40年的管教生涯,杨海清管理过各类重刑犯、死刑犯50多人,面对这样的群体,他坚持人性化的管理,设身处地去关心他们。

对于青少年在押人员,杨海清更是倍加关注,许多在押青少年都亲切地称他为“杨叔叔”。张某某因盗窃电动车多次被刑拘后关押在看守所内,杨海清了解到他还未满18周岁,把他作为重点管教对象,给他讲人生、讲法律,鼓励他通过正当渠道实现人生价值。在杨海清的感化下,张某某立志重新做人。

“在押人员虽然触犯了法律,但他们依然需要情感上的关怀。”杨海清说。在押人员中有人身体不舒服了,他及时帮助联系就诊;有人过生日,他订个蛋糕温暖他们的心;有人家里有难事了,他想方设法帮助处理……许多在押人员释放后,还来信感谢他的悉心教导。

几十年管教工作,杨海清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就是“做人诚实、做事踏实。”工作中,他善做“有心人”,及时了解在押人员的基本情况和案件事实。2010年,全国“清网行动”期间,杨海清通过细致的工作,成功挖出了一名潜逃8年且“漂白”身份的网上在逃人员。多年来,他所管教的在押人员积极交代余罪,提供线索,走上立功赎罪的道路。

妻子因车祸突然离世让杨海清深受打击,58岁的杨海清头发日渐花白,显得有些苍老。考虑到他的身体原因,去年组织上把他安排到了前台收押岗位。为了让前来探望的家属放心,他坚持做到“一张笑脸相迎,一把椅子相让,一杯开水相敬,一声问候相送”。

杨海清的监管之路有的只是默默奉献、踏踏实实。他说,马上就要退休了,心里还有些不舍,自己要站好最后一班岗,为自己的监管人生画上圆满句号。(梅友宽)

猜你喜欢:
最新回复 (0)
返回